港人儲蓄達9,800港元/月 年增9%創新紀錄

 

根據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保會)最新的「儲蓄安全感」調查,香港居民的儲蓄水平再創新高。調查顯示,港人每月平均儲蓄為9,800港元,較去年上升9%,其中約40%的人每月儲蓄超過1萬元。超過67%的港人具備儲蓄習慣,主要以銀行的活期或定期存款為主,佔比約八成,另有部分人選擇投資股票、債券及基金等金融產品。

 

調查方法

 

此次「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由存保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通過隨機抽樣及電話訪問,涵蓋1,001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及323名準退休人士。

 

年度儲蓄目標與經濟影響

 

近20%的儲蓄者已設定年度儲蓄目標,平均目標金額達30.7萬港元,較去年增長68%。多數受訪者對實現目標充滿信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所長鄭宏泰表示,經濟不確定性促使港人採取更保守的儲蓄策略,同時隨著收入提升,儲蓄能力亦有所增加,顯示經濟狀況逐步改善。

 

儲蓄安全感與退休準備

 

調查顯示,74%的港人對儲蓄安全感評分較高,認為需擁有約103萬港元的儲蓄才能維持一年的生活。對於準退休人士,超過80%有儲蓄習慣,平均需儲蓄545萬港元以確保退休生活。準退休人士中,34%選擇通過兼職工作來增加儲蓄,並普遍認為健康的身體對退休後的生活安全感影響更大,超過足夠的儲蓄。

 

部分港人缺乏儲蓄習慣與原因

 

然而,約30%的港人沒有儲蓄習慣,主要原因包括無固定收入(佔44.6%)、收入不足以儲蓄(佔29.6%)及收入過低(佔16.9%)。這反映出收入不穩定及生活壓力是阻礙部分港人儲蓄的重要因素。

 

各年齡層儲蓄特點

 

在不同年齡層中,年輕人(18-29歲)最積極設定儲蓄目標,有34%的受訪者制定年度儲蓄計劃,顯示年輕人對儲蓄有較高的規劃意識。30-39歲群體中,約87%的受訪者具備儲蓄習慣,月均儲蓄額達12,600港元,顯著高於整體平均水平。40-49歲的受訪者中,78%有儲蓄習慣,並認為需擁有139萬港元的儲蓄才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這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反映出此年齡層面臨較重的家庭負擔,需要更多儲蓄來保障生活。

 

存款保障廣泛覆蓋

 

2023年,存保計劃保障的銀行存款總額達25,850億港元,近90%的存款人享有全面保障。存保會主席劉燕卿指出,港人選擇銀行存款作為主要儲蓄方式,反映出強烈的居安思危意識。面對人口老化和壽命延長,許多市民提前為退休生活儲蓄,調查亦顯示,50至65歲的在職受訪者中,具備儲蓄習慣的比例顯著上升。

Pin It o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