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的最新調查,67%的香港市民表示持續保持儲蓄的習慣,這一比例與去年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每人每月的儲蓄金額由去年的7,700港元上升至9,000港元,增長了17%,創下調查史上的最高記錄。這一數據反映出經過三年的疫情後,香港居民的經濟能力有所提升,同時也顯示出人們對於未來更加積極的儲蓄態度。
年輕一代的儲蓄意識也有顯著提升。18至29歲年齡組的受訪者中,有84%表示有儲蓄習慣,比去年增加了24個百分點。他們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為7,900港元,較去年增長近60%。在30至39歲的受訪者中,有儲蓄習慣的比例高達93%,平均每月儲蓄金額達到11,200港元。
調查還關注了全職家庭主婦的儲蓄情況。約有一半的受訪家庭主婦表示有儲蓄習慣,平均儲蓄金額為5,600港元,較五年前增加了30%。有45%的家庭主婦表示他們會儲蓄「私己錢」,這一比例較五年前上升了14%,平均每月的「私己錢」儲蓄額為4,300港元。
在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中,約40%表示儲蓄的目的是為了應對突發狀況,27%則是為了準備退休。另外,約20%的受訪者設定了年內的儲蓄目標,平均目標金額從去年的17.2萬港元增至18.3萬港元。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的調查還發現,香港人認為需要擁有108萬港元的儲蓄或流動資金,才能感到安全,這一金額比去年高出80%,為調查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調查是由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於今年9月6日至11月3日通過電話訪問形式,隨機抽樣調查了1001名18歲以上的香港居民,並對401名全職家庭主婦進行了深入的意見調查。